當我冤枉孩子後

薩提爾女士說,每一種防禦姿態的背後,都藏著一種渴望。

「媽媽誤會你了,跟你說對不起。」這句話,我幾乎是逃命般地對著空氣喊出。甚至不敢回頭看兒子那雙剛被冤枉的眼睛。

一切始於前天傍晚。兒子彎著腰,把折好的衣服、髒衣服一坨全抱在胸前。一股無名火突然竄上我的心頭。就在這時,我瞥見他衣服旁有個閃閃發亮的東西——「不要看手機!」話還沒想清楚,就已經脫口而出。

「哪有手機!哪有手機!手機在哪裡!」兒子瞬間爆炸,眼眶泛紅地瞪著我。時間在那一刻凝固。我腦中一片空白,只能轉身逃離現場。心跳還沒平復,就聽見自己自動化地喊出:「媽媽誤會你了,對不起。」但那一刻,我沒能回頭。沒能看著他說。

那份不安一直壓在胸口。直到今天,我終於停下來去感覺,它的名字叫:羞愧感。原來,這就是為什麼我像個做錯事的孩子般想要躲藏。為什麼我的耳朵自動屏蔽兒子的抗議,為什麼我的意識選擇性拒絕承認錯誤——是長年累積的自我保護。

因為我太熟悉那個「批鬥自己」的版本——一旦犯錯,內心就會開庭審判。於是,我熟練地辨識並掐滅每一個自我批判的火苗,聰明的大腦就這樣欺騙自己:「看,我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了。」

但身體從不說謊。那份深深的羞愧感,依然在我的心裡和身體裡四處流竄。

這次,我決定轉身,勇敢地走向自己的羞愧。近那份羞愧,才發現裡面藏著好多熟悉的聲音:

「妳怎麼又搞砸了?」「妳讓人失望了。」「妳丟臉了。」這些批判聲的更深處,是無數次因犯錯而難過的自己,只想被抱一下,等來卻是:「讓父母蒙羞!」

我終於懂了——原來我的「自我接納」一直只是理智的掩飾,我不是真的接納自己,而是壓制了那個不完美的自己。真正的自我接納,是:我聽見批評聲,但不讓它主宰我的人生劇本;我感受到羞愧感,但不讓它決定我的價值感。

這一刻,我請那個警鈴大作的理智到旁邊休息,然後張開雙臂,擁抱自己的羞愧,這個讓我無地自容的情緒,不是需要驅逐的敵人,而是引領我們更深刻理解自己的信使:我不用營造完美無缺的假象,我會犯錯、會後悔、會學習、會成長,而我承接地住。

邀請你跟我一起好奇,當你犯下失誤而想逃、想辯解時,溫柔地停下來,給自己一個理解的擁抱,一句:「沒關係,我們都是這樣學習成長的。」

東蓉 Agnes

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諮詢師,專長領域涵蓋心理諮商、家庭治療、親職教育等。她擅長運用薩提爾模式,結合其深厚的學術背景與實務經驗,提供個人、家庭及團體多元化的諮詢服務。

主要專業領域:

* 薩提爾模式: 薩提爾模式的資深培訓師,深入了解冰山理論、溝通姿態、家庭圖等核心概念。運用這些工具,協助探索內在世界、改善人際關係、促進個人成長。

* 家庭治療: 擅長處理家庭系統中的各種問題,包括親子關係、夫妻關係、家族衝突等。透過家庭圖、系統性觀點,協助家庭成員建立更健康的互動模式。

* 親職教育: 擁有豐富的親職教育經驗,能提供家長們實用的教養策略,協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支持孩子的成長發展。

* 個人成長: 能陪伴個案進行自我探索,協助他們提升自我覺察、管理情緒、建立自信。

諮詢服務對象:

* 個人:面對生活壓力、情緒困擾、人際關係問題、自我成長等需求者。

* 家庭:親子關係、夫妻關係、家族衝突、青少年問題等。

* 團體:親職教育、團隊合作、組織發展等。

諮詢方式:

* 個人諮詢: 一對一諮詢,提供個人化的支持與引導。

* 家庭諮詢: 協助家庭成員共同面對問題,改善家庭互動。

* 團體工作坊: 提供主題式的工作坊,分享相關知識與技巧。

課程主題:

* 薩提爾成長模式工作坊

* 圖像式家庭評估與會談技巧

* 溝通對話

* 親職成長主題

* 親密關係經營

* 個人自我探索與成長

* 依附關係

* 失落悲傷

* 創傷處遇

適合對象:

* 對薩提爾模式有興趣者

* 想改善人際關係者

* 希望提升自我成長者

* 從事心理、社工等相關工作者

* 一般大眾

https://www.meeting-true-self.com
Previous
Previous

穿越獨立

Next
Next

當憑什麼敲門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