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薩提爾 女士說,當一個人從「我想要被愛」變成「我被自己愛著」, 轉變就發生了。

昨天在專業研討的現場,我的思緒飄回了二十二歲那年,與一個十四歲男孩相遇的時光。他,是我的家教學生。

名義上,我一週見他三次,為了加強數學、英文、物理和化學。但實際上,我們極少觸碰課業。每一次見面,他總是急切地與我聊天說地,從中,我拼湊出他生活的輪廓:一個父母爭吵不休或經常缺席的家。

他很早就學會「自己來」——自己洗衣、自己煮飯、自己安排行程。那時我心裡一陣酸,想著:「這孩子怎麼這麼早就懂事?」

於是,我從關心他「今天吃了沒」,到後來幾乎每次上課前,都幫他帶吃的。那種心疼,讓我在不知不覺中,從老師,慢慢變成了保母。

捧著溫熱的碗,他向我展露了另一個世界。他是校園裡的「老大」,流連於撞球間、保齡球館、KTV——那時我眼中的「不良場所」。他敘述著如何用拳頭捍衛地位,那些逞兇鬥狠的情節。

語畢,我做了一個超出家教職責的請求:「帶我去看看吧。」他愣住了,隨即眼神裡閃過一絲被認可的驕傲。

於是,我們的身份在課後悄然轉換,他成了我的「生活體驗導師」,領我踏入他的領地。在那喧囂的球間裡,我是個格格不入的異類,而他,則是那個游刃有餘的少年。

看著他熟練地與人打招呼,我方才真正理解,他所謂的「江湖」,不僅是逞兇鬥狠,不僅是他逃避壓力的去處,更是他尋求歸屬感與存在價值的全部社會關係,是他用自己方式感受自己的存在的地方。

這份理解,讓我後續為他包紮傷口時,心中不僅有心疼,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懂得。他看似自由不羈,隨心所欲,活成許多人羨慕的模樣。但我清楚看見,那層盔甲之下,包裹著多麼深沉的孤單。

多年後,成年的他告訴我,他最懷念的,是當年的「楊家牛肉麵」。他說,那裡頭,有「家的味道」。那一碗有著「家味」的牛肉麵,所滋養的從來不只是他的身體,更象徵著一種無條件的接納與歸屬——我在這裡,僅僅因為你在這裡。

這份關係的療癒之力,並非來自於我完美地解決了他的所有問題,而是來自於當他越界、當他脆弱、當他遍體鱗傷時,我沒有轉身離開。我僅僅是「在場」,見證他的不堪與脆弱,並持續地給予尊重與關懷。這份穩定的、不離棄的「在場」,遠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地告訴他:你的存在本身,就值得被愛。

而我呢?我在他身上看見了自己——那個不敢依賴、逞強到極致的年輕版本。我才明白,他的「獨立」,其實是反依賴。而我,也曾用「假獨立」保護自己,不讓人走近。那一年,我們都在學習一件事:如何在「我不需要任何人」與「我可以被愛」之間,找到安全的距離。

最終,受惠最多的是我。因為我也學會了允許自己依賴,學會不再把「靠自己」當成榮耀,而能安心地讓人靠近,也被照顧。

邀請你一起反思:所謂的「獨立」,是否是另一種害怕靠近?是否藏著「我不敢再讓誰讓我失望」的孤單?

東蓉 Agnes

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諮詢師,專長領域涵蓋心理諮商、家庭治療、親職教育等。她擅長運用薩提爾模式,結合其深厚的學術背景與實務經驗,提供個人、家庭及團體多元化的諮詢服務。

主要專業領域:

* 薩提爾模式: 薩提爾模式的資深培訓師,深入了解冰山理論、溝通姿態、家庭圖等核心概念。運用這些工具,協助探索內在世界、改善人際關係、促進個人成長。

* 家庭治療: 擅長處理家庭系統中的各種問題,包括親子關係、夫妻關係、家族衝突等。透過家庭圖、系統性觀點,協助家庭成員建立更健康的互動模式。

* 親職教育: 擁有豐富的親職教育經驗,能提供家長們實用的教養策略,協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支持孩子的成長發展。

* 個人成長: 能陪伴個案進行自我探索,協助他們提升自我覺察、管理情緒、建立自信。

諮詢服務對象:

* 個人:面對生活壓力、情緒困擾、人際關係問題、自我成長等需求者。

* 家庭:親子關係、夫妻關係、家族衝突、青少年問題等。

* 團體:親職教育、團隊合作、組織發展等。

諮詢方式:

* 個人諮詢: 一對一諮詢,提供個人化的支持與引導。

* 家庭諮詢: 協助家庭成員共同面對問題,改善家庭互動。

* 團體工作坊: 提供主題式的工作坊,分享相關知識與技巧。

課程主題:

* 薩提爾成長模式工作坊

* 圖像式家庭評估與會談技巧

* 溝通對話

* 親職成長主題

* 親密關係經營

* 個人自我探索與成長

* 依附關係

* 失落悲傷

* 創傷處遇

適合對象:

* 對薩提爾模式有興趣者

* 想改善人際關係者

* 希望提升自我成長者

* 從事心理、社工等相關工作者

* 一般大眾

https://www.meeting-true-self.com
Next
Next

當我冤枉孩子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