衝突之後

薩提爾女士說:我們唯一能完全掌控的,就是我們的回應方式。

昨天,我插手了他的教養方式。孩子不願寫作業,先生語氣變得嚴厲起來。我在一旁聽著,心裡開始不安。最後,我還是出聲制止,用孩子聽不懂的語言說:「不要說你做不到的事(處罰)」。孩子問:「你們説什麼?」,出乎我意料,他原句翻譯給孩子聽。

出聲後的那一刻,我知道,我踩線了。我沒有做到我承諾的!內心幾經掙扎,在孩子都睡了後,帶著忐忑勇敢、問:試探地問:「你今天……會不會有點不開心?」他抬起頭看著我,沒有生氣,也沒有責備,只有一種安定。他說:「沒什麼好不開心的。你做了,我接納。」

那句話讓我愣住。不是因為他沒有生氣,而是——他選擇站在我這邊。不為自己辯護,也不急著討論對錯,他只是接住我所有的不安與歉意。那個瞬間,我感覺自己是被承接的。而這種感覺,其實很陌生。

我突然想起小時候,家裡出現任何不如預期的事,如孩子生病,父親第一個指責的,往往是母親。她默默承受,流著委屈的眼淚,而我悄悄立下了一個條件:「以後,我不要找一個讓我難過的人。」人生很會開玩笑。潛意識的慣性,讓我遇見了像極父親的前任。

痛定思痛後,我把自己放在關係的第一位,不再委屈、不再失去自己,努力成為一個有界線、有力量、不輕易動搖的人。只是,我從沒想過——有一天,會有人,在我做錯、說錯、越界的時候,不責怪、不說教、甚至不問為什麼,只是淡淡地說「你做了,我接納」。

他的話,讓我明白,我們在關係裡經常努力去愛,卻很少練習「被愛」:練習讓自己被看見、被聽懂、甚至——被原諒。他的話,也讓我更體會到,一段關係裡最溫柔的可能:不是我們從不衝突,而是衝突之後,還能相互靠近。

邀請你跟我一起覺察在親密關係裡,你做了什麼,讓墮方感覺到被看見、被理解?又為自己做了什麼,讓自己被看見、被聽懂?能夠做什麼,讓衝突之後,是要重複舊有的反應模式,還是,嘗試一條不同的靠近方式?

東蓉 Agnes

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諮詢師,專長領域涵蓋心理諮商、家庭治療、親職教育等。她擅長運用薩提爾模式,結合其深厚的學術背景與實務經驗,提供個人、家庭及團體多元化的諮詢服務。

主要專業領域:

* 薩提爾模式: 薩提爾模式的資深培訓師,深入了解冰山理論、溝通姿態、家庭圖等核心概念。運用這些工具,協助探索內在世界、改善人際關係、促進個人成長。

* 家庭治療: 擅長處理家庭系統中的各種問題,包括親子關係、夫妻關係、家族衝突等。透過家庭圖、系統性觀點,協助家庭成員建立更健康的互動模式。

* 親職教育: 擁有豐富的親職教育經驗,能提供家長們實用的教養策略,協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支持孩子的成長發展。

* 個人成長: 能陪伴個案進行自我探索,協助他們提升自我覺察、管理情緒、建立自信。

諮詢服務對象:

* 個人:面對生活壓力、情緒困擾、人際關係問題、自我成長等需求者。

* 家庭:親子關係、夫妻關係、家族衝突、青少年問題等。

* 團體:親職教育、團隊合作、組織發展等。

諮詢方式:

* 個人諮詢: 一對一諮詢,提供個人化的支持與引導。

* 家庭諮詢: 協助家庭成員共同面對問題,改善家庭互動。

* 團體工作坊: 提供主題式的工作坊,分享相關知識與技巧。

課程主題:

* 薩提爾成長模式工作坊

* 圖像式家庭評估與會談技巧

* 溝通對話

* 親職成長主題

* 親密關係經營

* 個人自我探索與成長

* 依附關係

* 失落悲傷

* 創傷處遇

適合對象:

* 對薩提爾模式有興趣者

* 想改善人際關係者

* 希望提升自我成長者

* 從事心理、社工等相關工作者

* 一般大眾

https://www.meeting-true-self.com
Previous
Previous

眼淚不是敵人

Next
Next

我沒事的距離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