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沒事的距離感
薩提爾女士說,覺察釋放了那些被埋藏情緒束縛的能量。
昨天,和先生為了孩子學校的成績,討論變成了交鋒。明明心裡都是擔憂與自責,卻一邊用超理智的語氣拆解原因,一邊在彼此的話語裡撒下責備的尖刺。好像只要說對方哪裡沒做好,就能躲過那份對自己的失望。結果呢?誰也沒比較好受。
今早,特別安靜的他低頭吃著早餐,我問:「你昨天很晚睡嗎?在想什麼?」
他說:「想孩子。」
我又問:「你好嗎?」
他短暫抬頭看我,說:「沒事。」
熟悉的「沒事」兩個字,落下的聲音比我想像中還重。那一瞬間,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。也是用「我沒事」包裹每一次想哭的時候;也是用沈默,把傷口藏起來,以為那就是堅強。我自認是個獨立的人。再累、再煩、再苦、再痛,我都會告訴自己:「沒事,撐一下就好。」
我不想讓我在意的人不擔心,更不想讓關係變成誰的負擔,說到底,其實是——不習慣依賴。在我過去的家裡,是如此,我學會了不添亂、不吵鬧、不求助。;在親密關係亦是如此,什麼都自己來,所展現出的負責任、體貼、成熟,「自給自足」,有時其實是一種拒絕靠近的姿態。
「我沒事」這句話,表面是在保護自己,但也同時擋住了別人靠近的機會。當我不說「我需要你」,他怎麼知道——他的存在,其實對我有多重要?當我總是把自己照顧得滴水不漏,我們的關係裡,還剩多少空間可以彼此照應?關係,不是競賽,看誰撐得久、誰先倒下。也不是帳本,不是你有事我才有資格累。
這一刻,我懂了。我要的關係是,我們都可以累,也都可以坦白;是一起扛,而不是輪流假裝沒事。於是,我雖遲疑,還是勇敢地問:「可以說說你的難過嗎?」
親密關係有趣的是——
我們愛上一個人的特質,也可能在某個時刻,為同樣的特質感到受挫。
但那並不是愛的盡頭,而是一個新的岔路口。
在那裡,我們有機會重新選擇:是要繼續說著「我沒事」,還是,勇敢承認「其實我也需要你」?
今天我決定,慢一點也沒關係,說得不完美也沒關係。
但要更真實,更坦白。
畢竟,愛,不只是要撐得住,
還要記得:讓彼此停得下來,好好靠一下。
邀請你跟我一起為自己停一下,問問自己:我是否也常說「我沒事」,其實心裡並不這麼覺得?是否在關係中習慣當那個照顧者,卻難以讓別人看見自己的脆弱?有多久,沒說出「我也想被照顧」這句話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