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樂是種選擇

「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快樂。」朋友坐在我面前,語氣平淡,像是陳述一件天氣變化。我點點頭。不是附和,而是一種內在共鳴的點頭。快樂,好像真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簡單。這句話像一粒種子,落在我心裡,一路往下生根,長出回憶的藤蔓,拉我回到多年前遇見的一個少年——史帝夫。

第一次見到史帝夫,是在一場演講活動上。他不高,坐在輪椅上,一雙眼睛卻像星星那樣閃亮。他的人生因一出生便患有腦性麻痺,註定要面對無數挑戰:漫長的復健、行動的不便、學校的霸凌。但這些,在他口中,只是故事,而不是藉口。

他說,那天回家途中,輪椅電池突然沒電,手機也沒電。他被困在路邊,無法移動。我像所有經過我的車揮手,沒有一台停下來。聽到這,不經鼻酸。可他接著說:「既然改變不了現狀,我就在那裡靜靜地坐著,感覺風吹過來,聽樹葉聲音,覺得人生挺安靜的。」

我問他:「你不怕嗎?」

他笑了:「怕啊,但也可以選擇,讓自己快樂一點。也在那一刻,我決定把限制變成行動的起點,為所有殘障的人是發聲,讓他們被看見。」

看著他,我想著快樂,是轉念就能有的嗎?這些年我一直反覆問自己這個問題,快樂真的是念頭一轉,就可以開心了?還是那只是說說而已?我們常將快樂當成目標,努力追尋和達成,甚至當成一種成就。然若內在本身是疲憊、混亂、自我否定,那麼快樂會如同泡泡一樣,很快破掉。

頓時,我懂了,快樂,不是心中全是光,而是心中有黑,也還容得下光。不是叫你否認痛苦,而是邀請你不要被痛苦完全吞噬,連快樂的碎片也一併咬碎。真正深刻的快樂,不是「一切都沒問題」,而是「有很多問題,我依然能感覺生命裡有值得的部分」。

這次,當朋友說他找不到快樂,我不再急著說:「你可以的!」或硬塞什麼正能量。我會靜靜地問他:「你有沒有哪個時刻,其實有一點點想笑,只是你自己沒發現?」

快樂有時不是目標,而是一種選擇靠近的意圖。即使我們心裡不全然明亮,也還能決定不要讓一部分的不快樂,佔據你生命的全部——哪怕只有一點點,可能只是「沒有那麼累」、「比昨天好一點」——留下一個位置給光,抓住那些微光,在黑夜中為自己點一盞心燈。

東蓉 Agnes

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諮詢師,專長領域涵蓋心理諮商、家庭治療、親職教育等。她擅長運用薩提爾模式,結合其深厚的學術背景與實務經驗,提供個人、家庭及團體多元化的諮詢服務。

主要專業領域:

* 薩提爾模式: 薩提爾模式的資深培訓師,深入了解冰山理論、溝通姿態、家庭圖等核心概念。運用這些工具,協助探索內在世界、改善人際關係、促進個人成長。

* 家庭治療: 擅長處理家庭系統中的各種問題,包括親子關係、夫妻關係、家族衝突等。透過家庭圖、系統性觀點,協助家庭成員建立更健康的互動模式。

* 親職教育: 擁有豐富的親職教育經驗,能提供家長們實用的教養策略,協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支持孩子的成長發展。

* 個人成長: 能陪伴個案進行自我探索,協助他們提升自我覺察、管理情緒、建立自信。

諮詢服務對象:

* 個人:面對生活壓力、情緒困擾、人際關係問題、自我成長等需求者。

* 家庭:親子關係、夫妻關係、家族衝突、青少年問題等。

* 團體:親職教育、團隊合作、組織發展等。

諮詢方式:

* 個人諮詢: 一對一諮詢,提供個人化的支持與引導。

* 家庭諮詢: 協助家庭成員共同面對問題,改善家庭互動。

* 團體工作坊: 提供主題式的工作坊,分享相關知識與技巧。

課程主題:

* 薩提爾成長模式工作坊

* 圖像式家庭評估與會談技巧

* 溝通對話

* 親職成長主題

* 親密關係經營

* 個人自我探索與成長

* 依附關係

* 失落悲傷

* 創傷處遇

適合對象:

* 對薩提爾模式有興趣者

* 想改善人際關係者

* 希望提升自我成長者

* 從事心理、社工等相關工作者

* 一般大眾

https://www.meeting-true-self.com
Next
Next

【放大鏡】下的心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