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樂是種選擇
「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快樂。」朋友坐在我面前,語氣平淡,像是陳述一件天氣變化。我點點頭。不是附和,而是一種內在共鳴的點頭。快樂,好像真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簡單。這句話像一粒種子,落在我心裡,一路往下生根,長出回憶的藤蔓,拉我回到多年前遇見的一個少年——史帝夫。
第一次見到史帝夫,是在一場演講活動上。他不高,坐在輪椅上,一雙眼睛卻像星星那樣閃亮。他的人生因一出生便患有腦性麻痺,註定要面對無數挑戰:漫長的復健、行動的不便、學校的霸凌。但這些,在他口中,只是故事,而不是藉口。
他說,那天回家途中,輪椅電池突然沒電,手機也沒電。他被困在路邊,無法移動。我像所有經過我的車揮手,沒有一台停下來。聽到這,不經鼻酸。可他接著說:「既然改變不了現狀,我就在那裡靜靜地坐著,感覺風吹過來,聽樹葉聲音,覺得人生挺安靜的。」
我問他:「你不怕嗎?」
他笑了:「怕啊,但也可以選擇,讓自己快樂一點。也在那一刻,我決定把限制變成行動的起點,為所有殘障的人是發聲,讓他們被看見。」
看著他,我想著快樂,是轉念就能有的嗎?這些年我一直反覆問自己這個問題,快樂真的是念頭一轉,就可以開心了?還是那只是說說而已?我們常將快樂當成目標,努力追尋和達成,甚至當成一種成就。然若內在本身是疲憊、混亂、自我否定,那麼快樂會如同泡泡一樣,很快破掉。
頓時,我懂了,快樂,不是心中全是光,而是心中有黑,也還容得下光。不是叫你否認痛苦,而是邀請你不要被痛苦完全吞噬,連快樂的碎片也一併咬碎。真正深刻的快樂,不是「一切都沒問題」,而是「有很多問題,我依然能感覺生命裡有值得的部分」。
這次,當朋友說他找不到快樂,我不再急著說:「你可以的!」或硬塞什麼正能量。我會靜靜地問他:「你有沒有哪個時刻,其實有一點點想笑,只是你自己沒發現?」
快樂有時不是目標,而是一種選擇靠近的意圖。即使我們心裡不全然明亮,也還能決定不要讓一部分的不快樂,佔據你生命的全部——哪怕只有一點點,可能只是「沒有那麼累」、「比昨天好一點」——留下一個位置給光,抓住那些微光,在黑夜中為自己點一盞心燈。